21世纪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对教育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11条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辽宁省中大远程教育学校承担的《开发教学资源,转变教学、学习与评价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在新课程实施中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学水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以辽宁省教育学院副院长关成志为组长的课题组紧紧围绕“一个开发,三个转变”,在辽宁省70多所学校开展了课题试验。 “一个开发”——开发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减轻课业负担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社会、学校中可以为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资源。通过实验使教师和学生最大限度地应用现有资源,如学校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以及家庭计算机,教师、学生的课程学习环境等,创设情境,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水平和学习质量。 “三个转变”——转变教师知识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1. 转变教师知识呈现方式。即教师应用网络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2.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即教师指导学生应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自主选择作业方式,教师进行监控并作记载,解答学生疑问并给予学法指导。 3. 转变评价方式。变过去的选拔、甄别式评价为教师指导性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课题组对实验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和对学校办学的评价。 经多位资深教育专家反复论证,课题组首选了“北京四中网校”的教学资源作为此次教育科研活动的基本内容。通过远程教学的优势,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几年来,课题组建立了71所实验校,免费赠与实验校教学资源库300余万元。举办科研培训会200余校次,培训了沈阳市逾万名教师。 不少实验学校通过参与课题,在培训教师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沈阳市第35中学通过实施课题培训骨干教师,并带动普通教师参与到课题中来。邹校长介绍说,她们学校的每位教师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实际,找一个小的切入口,在教育教学中开展自己的科研。他们常常在备课前进行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一些学生也被吸引进来,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学校课题的选择一般都注意贴近生活实际,普及面宽而不相互重叠,参与者众,受益面大。通过开展课题,一线教师得以有机会和教育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省内外的名师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向他们请教疑难困惑,甚至进行对话交流。这样就在理念和教学实践上提高了教师的素养和水平。” 探索“学导建构式”教学 课题组组织各实验校进行“学导建构式”的教学范式实验,“学导建构式”教学,即“学自主、导助学、意义建构”。“学导建构式”教学范式由“激情导入——情境感知——自主建构(协作、独立学习)——效果评价”四个基本环节组成: 1. 激情导入。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或多媒体图像、文字、声音等信息的表达,把学生引进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知识殿堂。要求情真意切,简洁自然。 2. 情境感知。学生以多种感官感知老师和多媒体创设的情境。 3. 自主建构(协作、独立学习)。在学生协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环境里,教师协作启发,点拨,引导,并帮助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主动操作和自主建构知识意义。 4. 效果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及创新能力的评价;评价形式上主要有自评与他评(学生互评、师评生和生评师);以发展性评价为主,辅以小结性评价、达标评价。 沈阳市35中申茜老师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中,运用“学导建构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国石拱桥》这一课主要通过文章中提到的两个有代表性的石拱桥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并且要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让学生增进对“桥”的了解,甚至喜爱“桥”这一独特建筑。要达到这两个目的,仅仅通过文章的说明和叙述,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北京四中网校的资源库里,我和学生看到了更清晰、美观的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图片。通过从网上下载图片,让学生更直观认识事物,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申老师说,“接着我让学生看着图片,描述说明这两座桥的特点。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说着,而且加上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学生轻轻松松地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而且印象深刻。” 然后,申老师引导学生跳出课文的狭小范围,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寻找石拱桥。于是,学生们在网上搜索“石拱桥”,他们找到了“宝带桥”、“枫桥”、“剑桥”……学生们通过网络开阔了视野,兴趣进一步高涨:“我喜欢赵州桥的美,纯朴,自然,和谐,宁静,坚固耐用”。“我喜欢江南的小桥,富有生活情趣,茶余饭后,伫立在潺潺流水的小桥上,欣赏落日的余晖,多惬意呀”。“我喜欢卢沟桥,这种联拱的设计,使桥身很长,可建在大河之上,而且两边桥栏杆上的石刻狮子千姿百态,雄奇壮观。卢沟晓月更是令人留连忘返”……学生们在有丰富知识的网络世界里,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发展了个性。 实践证明,“学导建构式”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更透彻,在创设的情境中交流与表达更自如。教师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建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方式。 一位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分析说:“用这种模式教学,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适当地引进和利用网络上相关的学习资料,为教学做铺垫或作为教学的拓展延伸,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课堂内容含量,提高教学效果。此时,我只作为知识的导学者和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学习。学生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受教育者,而是网络技术支持下的求知者和探索者……” 把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沈阳市第36中学的李云祥老师一开始对网络抱有怀疑甚至排斥态度。后来当他在课题组的引导下,第一次见到网络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时,李老师“有些惊讶,被生动形象的网络教学吸引了:原来网络教学可以无限次反复进行,可以立判立现成绩,可以自己动手在电脑上做实验。真的很神奇,这对我的物理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我豁然开朗,开始尝试着把网络教学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生动的物理课件把学生们深深吸引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我也终于见到了久违了的微笑……现在我已经深深懂得了,单纯依靠课堂或单纯依靠网络都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把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真正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在近乎“谈网色变”的今天,李老师认识到,网络本身并不可怕,它甚至可以成为教师手中非常有用的工具,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 沈阳市第24中学吴昕老师认为,课题组所倡导的网上教学“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教师以及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也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方式,学生有了自由,可以有的放矢地弥补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量,选择自己的作业方式和习题内容,做完后能得到及时评判,提高了学习效果,提升了作业质量,改善了课外学习环境”。吴老师高兴地说:“我班陈全震、成哲两位同学就是很好的例子。陈全震同学是自己主动参加北京四中网校学习的,三年中得到了老师的监督和指导,充分有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网校学习,进步很快,成绩显著。成哲同学是在老师的介绍和家长的督促下参加北京四中网校学习的,最初,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有时上网打游戏,后经老师教育和家长严格管理,逐渐对网上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产生兴趣,经过一段时间刻苦努力,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老师和家长为之兴奋不已。” 峥嵘中学的外语教师潘秋艳在从事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发现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每天都要上五六节课程,回家后还要做大量的课后作业,但课后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潘老师后来发现:“归其根本,原因是学生不爱学习,他们只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并没有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当潘老师正在为此事苦恼的时候,课题组倡导的网络教学出现在面前。“它给我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我开始尝试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方式,课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做网上的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潘老师说,“网络学习对这些上网学习的孩子确实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我觉得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学生自己学会了学习。” 起初潘老师觉得网络只是教师用来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力工具,“后来我认识到学生更应该是网络教学的受益者。网络教学形式新颖,方式独特,无论对学生对教师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的教学既吸取了原有课堂教学的效果,又充分利用了网络教学的优势,使课堂教学和网校教学真正地结合起来,课堂气氛更活跃了,老师讲课更轻松了,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现代教学的好处和实惠”。 学生是更大的受益者 在课题组的引导下,潘老师和其他一些参加课题实验的老师已经认识到学生更应该是网络教学的受益者,并努力在实践中使这一理想成为现实。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学生真的受益了吗?他们是怎样看待课题所倡导的网络教学的呢?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我的学习成绩奇迹般地提高了,从班级的中等学生一跃到了班级的前三名。网络教育充分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在传统课堂教学条件下,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只是一个理想化的追求。而网络教学使因材施教变成可能,学习变成一个各取所需的过程,个性化的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沈阳市第40中学学生崔洪健说,“在网上,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进度,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在自己方便的时间从网上自由地选择想要学的东西,按着自己的方式学习。在家上网校,无论是做题,阅读文章,发表文章,这些都是自己主动的。久而久之,我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它使我由被动地听讲变成了主动地获取,使学习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沈阳市第43中学学生杨心童学习成绩曾经很不理想,“在以前每个假期的时候,妈妈给我找了许多补习班,把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了路上,我很痛苦,又很无奈”。尽管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成绩还是没有明显进步,这让杨心童非常失望。“有了网校,我的学习状态不一样了,我会把每天老师讲解的课程重新复习一遍,把重点、难点和知识点掌握扎实。虽然学习任务很重,学习时间很紧,我每天都坚持至少一小时的上网学习时间,渐渐地我掌握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参加网校学习使杨心童从以往的失望和痛苦中解脱出来。 参加试验的学生家长反映,学生放学回家后,做作业不再成为让他们头疼的事情,而是变得兴趣盎然,他们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了。 在课题组的引导下,实验学校还注重用发展性评价代替原来的结果性评价。沈阳市35中对学生的评价不是看学生最后考了多少分,而是看他比以前提高了多少。一个学生的成绩从560分提高到580分,另一个从400分提高到500分,那么,学校认为后者比前者取得了更大的进步。这种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从中更能够看出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水平。这种评价方式减轻了师生的压力,促进了广大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成绩。35中的生源属于中等生,进入学校时比邻近的市重点中学平均低一二十分,高考时却高出数十分。 首创“科研学生会” 长期以来,教育科研活动一直是教师的事情,学生几乎完全不参与。新课改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科研活动要吸纳学生参加,形成师生互动的科研局面。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课题组倡议各实验校组建了“科研学生会”。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明显提高的学生被选进了“科研学生会”,并担任主席、部长等职务。他们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很多同学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他们不仅成为学习的主角,同时也成了教育科研活动的积极分子。 沈阳市光荣中学组建了“科研学生会”,让学生们参与教育科研,配合老师探索“利用网校资源改善课外学习环境,提高课外学习质量的研究”活动。在筹备会上,参与竞选的学生十分踊跃,他们认为老师第一次把网络当成正面教材与他们进行讨论,让他们觉得老师更加亲切了,同时也让他们认识了网络游戏以外的天地,体验到原来学习是可以这样轻松愉快的。科研学生会组建后,成员个个不甘落后,在网校的帮助下成绩有很大提高,并为老师提供了丰富详实的实验数据。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网络学习中来。 沈阳市光明中学的周游同学成为校科研学生会主席后,与学生会的学习部长、技术部长经常深入各班,与大家一起讨论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网络教学并用的好处。同学们觉得接受网络教学,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不是难事,如同骑自行车一样,只要稍加努力,都能掌握。周游同学还热心地为同学们演示网校教学实况,谈自己在网校学习的感受,很多同学说,“看了网校的教学大开眼界,在网校学习太有意思了”。周游同学担任校科研学生会主席后,学习成绩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得到了提高,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同学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 沈阳市48中学生林琳和丑寅庆当选校科研学生会主席后,创办了48中《科研学报》,宣传科学的学习理念和方法。通过学报,表彰科研型优秀学生,交流在网校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使一大批学生坚定了学习的信心,转变了消极、懒散的学习作风,使48中学校风貌明显改善。 目前,在课题组指导下,已有20多个实验学校建立了“科研学生会”组织。科研学生会活动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心和重视,《中国教师报》总编刘堂江指出,科研学生会是一种很好的学生科研组织,应该报道出去,让更多的人关注学生参与教育科研的活动。 后记: 记者认为,“科研学生会”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创造性贡献,她的出现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过去的学生会主要是学生的自我管理机构,其作用仅仅局限于学生行政事务管理,现实中常常蜕变为一个个小小的准官僚机构,脱离并凌驾于广大学生之上,甚至堕落为拉关系走后门等腐败盛行为人不耻的帮派团伙。“科研学生会”的创立对这种学生会无疑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和扭转。可以设想,如果我国的中学和大学都有自己的科研学生会,对科学研究有志趣的学生能够结成团体,自由地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相互交流学习,切磋砥砺,加上老师的引导,那么,假以时日,必将对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将会有伟大的复兴,我们梦寐以求的科教兴国的理想也将真正变成现实。
|